父母照顾到自我照顾,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处理日常事务。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可以与社会进行广泛接触,对社会现象更加了解,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选择。所以,在大学生活的第一步,面对这些,你要知道可以怎么做。
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要嫌学校的条件不好或不够好,不要嫌家务事太麻烦,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而且这些事你是为自己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例如每一间食堂都去试试,找出最好吃的一家;每家超市都去转转,比出哪家更物美价廉……人的恐惧感经常是因为陌生而导致的,环境其实也像人与人的相处一样,熟了就好了。
最后,不要忘了身边的同学,别人也正在经历跟你相同的问题,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别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举一些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
1、学会打理日常生活
例如: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整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学会照料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学会“理财”
新生入学后,很多家长都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孩子。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的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导致盲目、冲动消费太多,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有时一次娱乐就花掉生活费的一半,进校后一个星期就用掉半年的生活费的情况在校园内是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因此,大学生应树立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那些开支是必需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不必要的消费。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日常消费。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注意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例如,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饮食习惯;还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迷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刚刚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下准备独立生活之际,开展自立、自强、自尊、自理教育和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教育,提高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将来培养合格人才做好准备。
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还会保证宿舍、集体形成一致的、良好的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和学习风气,确保班集体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0571-86929789 邮箱:695466226@.com 地址:教学楼4#211
版权所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CopyRight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