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不同于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有老师在学生身边关心、提醒,有父母的关怀和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全方位性;学习态度的自主性、自觉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然,新生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面前,都会面对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面对迷茫的学习目标。中学时代的学习目的极其单纯——考上大学。对许多同学而言,既然已经达到目标,就不知道为何要学习,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试教育其实是曲解了学习的意义,但你不能让它扭曲了你的人生。你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为毕业后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为出人头地、为光耀门楣……有太多的理由督促你赶快开始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怀疑学习的有益性,just do it!
(二)面对不感兴趣的专业。学生因迫于家长压力选择热门专业,或是服从调剂等原因,所选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摒除成见,不要带着抵触心理,虽然它不是你心甘情愿的选择,但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选择。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自己。如果发现专业真的不适合,最好选择转专业。但转专业时要谨慎,详细了解自己想转的专业,最好询问一些相关的老师和学长,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会不会由于基础不足导致课程跟不上。要与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好好沟通,搞清转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程序。当然,还要和父母好好商量,不要先斩后奏,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三)面对错误的学习观。对学习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看法,觉得毕业后的出路主要靠关系,在校成绩的好坏不能决定未来。不能否认的确有靠着关系安逸度日的人,但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安逸一时却不能安逸一世,真正有用的仍然是真材实学,真正能功成名就的都是靠自己的真功夫真本事。退一步说,即使是靠门路找到了单位,工作时总是要用到专业知识的,到时候再补救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四)面对自学计划实施。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自己监督和管理。学习上遭遇挫折或失败,对于顺利升入大学一向认为自己是优等生的学生而言,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挫败感。这些学生也许并不缺乏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但监督保证计划有效实施的能力欠佳。要想弥补,最好是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不要急功近利,计划被排得过于密集,完成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实施起来疲惫不堪,所以要考虑到它的可行性。当然有了好的计划还需要有毅力去切实执行。有研究指出习惯的养成周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说,最初的一个月是最难以坚持的。要想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不妨结伴学习,为自己找到另一双监督的眼睛。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为今后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调整,不断实践,掌握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自己学习的优劣成败和今后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树立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0571-86929789 邮箱:695466226@.com 地址:教学楼4#211
版权所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CopyRight 2015